你是坐等机会还是主动出击

编辑:看故事网   来源:gs.kankanmi.com    点击:       评论

  小罗对公司很失望。他在这里兢兢业业地工作好几年,论技术、论能力、论敬业、论用功,有谁能强过他?想不到,晋升主管的机会,却给了比他晚来一年的同事。小罗看不出同事哪点儿胜过自己,“除了在领导面前比我会来事儿吧。”

  听完他的遭遇,小罗的朋友问了一句:“你那个同事当主管,有没有什么不够资格或者违规提升的地方?”小罗迟疑一会儿,倒也想不出来。朋友建议小罗主动一点,让上司了解他都做了些什么。就算这次升不上去,看看能不能争取到别的机会,或者至少下次有机会的时候,上司能想起他。

  这个建议让小罗犯了难:“主动去要,这我怎么好开口?”对他来说,这比攻克一道技术难题更困难。

  工作出色就能自然升迁吗

  不容易主动争取的人,往往内心藏着对外界的期待。曾听一位职业人表示:希望公司能这样,工作出色就会自然升迁,不用我操其他的心。

  如果这是一个人选择工作时不可或缺的条件,没问题——想要坚持某些内心的标准,可以广泛搜寻,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工作,再投身进去。毕竟,在人和机构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职位的发展空间如何?单位的工作氛围怎样?重视员工什么素质?升职加薪要看哪些条件?……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摊开来问。国外有人建议大学毕业生做第一份工作前,最好面试不少于25家机构,相信也是为了更加知己知彼,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已经进了一家不符合理想的机构,就有必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了。若仍然无意间坚持对环境的期待,这让人好奇,这样的期待来自哪里?不少人有类似的想法: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习惯了老师主动关心,工作以后不自觉地就以为,我做了什么事情,上司都应该看得见,不用我说。可是,等自己成为领导时才发现:要管10个、20个人的时候,你也注意不到每个人干的每件事儿……

  这些,若早一点明白会更好吧?进入职场后,所处的环境变化了,总在期待当前环境符合自己过去的习惯或想象,那表示想要停留在过去,还没有真正面对和融入今天的现实。准备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机会;不能面对现实,显然谈不上准备好。一方面抱怨没有得到想要的机会、肯定、认可,另一方面,却难以着手去主动争取机会、展现自己、赢得肯定,这尤其让人觉得是个悖论。

  习惯等待机会,却不习惯主动争取或展现长处,对自己的不利是显而易见的。有位工作多年后升至中层的职业女性感慨:“我就是那种只会做事不会表现自己的人,这样其实对自己不好。老板注意不到你,他会比较晚认识你的价值。”

  做事之外你还需要多点沟通

  渴望得到机会,渴望自身的价值被认可,是人之常情。想要什么,并全力以赴,则是成事儿的常规。当过去的期待、过去的习惯,并不支持今天的目标时,你仍不肯改变,这就相当于自身的成长停止了。工作除了用来谋生之外,原本也是完善自己、创造价值的途径,如果一个人不成长,何时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呢?

  当然,成事儿往往需要多个条件同时具备,就像高考录取是看几个学科的总分,不只看单科分数一样。对于想在职场上获得认可的人来说,一方面做出成绩,另一方面让公司或上司了解你的业绩、实力、潜力,两者都不能少。能做事的人,前者已经具备;在擅长做事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一点主动性和灵活性,会如虎添翼。

你是坐等机会还是主动出击

  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放下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主动去表功不太好,主动提要求很没面子,跟上司走得太近涉嫌拉关系、阿谀奉承等等。其实,只要业绩、实力是真的,本人出来展现真相,并无不妥。但凡这个人做到的事情值得更高的回报,那尽可以君子坦荡荡,想要直说。

  职场中,有人会在绩效考评会谈或任何适当的与上司交流的场合,诚恳说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学到什么东西、下一步有何打算,直接表明想要承担更多责任的意愿。同时,也要了解上司的看法、反馈、忠告、指导建议,包括在暂无机会升迁时,明确请教上司若要得到某个机会,自己还需具备或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这些纯属正常的职场沟通,跟拉关系奉承,还真没关系。

  否则,你很可能成为下面故事的主角:

  得力员工对待遇不满,默默等待很久仍未改变,最后忍无可忍地辞职。临行前老板震惊而困惑:“我真没想到他会走!一直以为他对待遇挺满意呢,他也从没提过想要更多啊。”

  兼顾多方需求的人胜算更大

  当你为自己尽力,并增强主动性和灵活性之后,你会从只关注事儿,转向既关注事儿,也注意与同事的交流,善处身边的人际关系。能兼顾人和事,往往比只关注事儿,成功的几率大得多。

  增强与人的有效交流,其实也在从自我中心的习惯中走出来,去融入现实环境。“我已经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没等到机会”之类的抱怨,其实是“从我出发”的单一视角。站在这个视角,你看见的全都是“我付出的”和“我没有得到的”,很容易让人感到内心失衡。

  然而当你主动去了解,在这个环境里,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需要付出或做到哪些,这便走出了原先个人的习惯视角,开始去了解机构或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工作中会有无数的团队合作,很少单兵作战。兼顾彼此的需求,是合作意识的重要部分。能有意识地去找出自身需求与机构需求的对接点,从这里入手去努力,会更容易实现快速成长。

  我们常说,各种环境下,开放而有灵活性的人会更具影响力。同样,能了解和兼顾双方甚至多方需求的人,一定比只看见“我要什么”的人胜算更大。

  读过国外一个案例:一位经理人,就叫他约翰吧。约翰工作能力出众,对工作也很满意,除了跟顶头上司实在合不来。他已经烦恼到想要辞职走人了。这时,约翰偶然去听了一个创造力的课程。他开始考虑,跳出习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他原本想找猎头公司为自己推荐工作,这时转而悄悄把上司的履历交给了猎头公司。上司的资历、背景、能力比他更好,猎头公司很快发现了适合上司的职位。而上司在这里待得久了,也有些厌倦,忽然看到不错的机会送上门来,欣然接受了。上司离职后,公司综合评估了一下,选任约翰接替了上司的位子。

  这是一个有利于多方、皆大欢喜的结局。可以想见,当你眼光心胸思路充分打开,寻求创意解决时,原先以为没有出路的困局,隐藏着多少想象不到的机会呢?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_看故事大全网:http://gs.kankanmi.com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