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岁就继承皇位,年号万历,在位长达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由于万历小皇帝年龄比较小,按照惯例,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历史证明,李太后是比较开明的领导者,她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顾命大臣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次改革使大明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朱翊钧在张居正去世后开始亲政,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每天治理朝政十余个小时。他认真调查经济改革的各项情况,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废黜考成法等改革中弊政,安抚流民,减少徭税,大大减缓社会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万历十三年的时候,北京发生了旱灾,朱翊钧亲自步行至天坛祈雨。再加上生活比较节俭,大有勤勉明君之风范。万世人民将庆幸有如此一位国君。
在处理国事上,万历皇帝曾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此三举出兵巩固了汉家疆土。一度出现大明中兴的局面。
然而,万历皇帝在执政后期,骄傲自得,只满足于现状,荒于政事,加上顾命大臣张居正的过世,朝堂上再也没有像张居正这样可以督导国本等问题的人了,万历皇帝逐渐开始倦于朝政。
作为一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小皇帝,沉湎于酒色往往是预料中的事情。历史记载,万历十年三月,朱翊钧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
更严重的是,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
之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十七年,朱翊钧开始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自此万历皇帝再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这就造成了太监舞弄权利,随意矫发皇帝诏令的可怕结果。
除此之外,万历皇帝也极度爱财,他亲政后,就派兵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还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
在处理张居正的问题上,万历皇帝可以说是心狠毒辣。虽然张居正一家,已经被抄家。但张府人口,尤其是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张府,造成直接饿死十余口的惨状。
张居正80岁的老母还是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10顷田地。张居正恐怕生前绝对不能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无情的惩处。
朱翊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是他长久处于张居正约束下的发泄,同样也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自张居正死后,万历开始通过向各地征收矿税银的方式,增加国家的财政基金。在此以前,内库主要收入为金花银,即依靠南直隶地区的田赋。不过内库所有收支最终仍由户部负责,并对皇帝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干预和管理。矿税银除补贴内帑用于宫廷膳食以外,更多则用于国家开支,尤其是边镇用钱。眼睛贼利的万历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发布招令在各地征收矿税银,以此来增加国家收入。造成了全国各地的矿业一度停产,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在万历皇帝晚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上朝的次数越来越少。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
在朝堂之上,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正如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朱翊钧的荒怠造成的。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