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谛听角

编辑:看故事网   来源:gs.kankanmi.com    点击:       评论

  陈建军,安徽省黟县人。他父母只是寻常工薪阶层,生活不算宽裕,不过家里有一套不小的祖屋。陈建军小时候听父母说,这房子是他太爷爷买下的。太爷爷当初在上海滩混,发了财后却没和旁人一样定居上海,而是衣锦还乡,买了这套房屋。

  太爷爷发财的事,当时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传奇。人们传说是他偶然救了一个落难的老道士,老道士给了他一件宝物后发的家。但太爷爷去世后,家里就破落下来,陈建军的爷爷年纪轻轻就只能去当工人维生。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陈建军和父母、祖父母共五口人同居一套祖屋,倒也安然无事。

  陈建军是1970年出生的,1977年上的小学。当时学校里有书法课,回家要练两张大字。买了毛笔后,因为没地方搁,他父亲本想给他买个笔筒,却听爷爷说:“买这个做什么,我看到西厢房里就扔了一个旧笔筒,洗洗干净就能用。”

  陈家因为房子大,住不完,西厢房一直用来堆放杂物。陈建军的爷爷进去一找,果然找到了,是用牛角做的,下面镶了一个铜座子。

  洗净了一看,铜座上还有三个字,却是很古怪的字体,陈建军不认得。这东西古色古香,只是牛角上端缺了个小角,爷爷说那是太爷爷临终时,家里一通乱,摔下来磕坏的。因为家里没人用,就一直搁在那儿。

  陈建军看着这笔筒很是喜欢,每天都拿在手中把玩,非要父亲骂了才去做作业。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一二年级时加减乘除还能辅导,到了三四年级上四则运算就没法应付了,只有随他去,因此陈建军每天做作业都是件苦事。

  这一天,陈建军做作业碰到一道题做不出来,他也想得心烦,索性先写大字。只是这道题搁在心里,他一直在想着该怎么做。正想着,耳边突然听到有人在低声说话,说的似乎正是解题的步骤。

  陈建军马上侧耳倾听,发现声音是从那笔筒里传来的,仿佛里面有一台声音开得极小的收音机。他又惊又喜,把题一下做了出来,心想自己真得了个宝贝。后来有什么难题,他都去听这笔筒,只是有时能听到,有时却听不到,他实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有一回有道题又做不出来,他再一次把耳朵凑到笔筒前去听,却听得里面传来一个声音说:“泽抬赛粗滴”,口音很怪,实在听不懂,他也莫名其妙。第二天上课时,来的是一个代课的数学老师,一口广东普通话,很是不好懂,讲解昨天的难题时,这老师说:“这题是错的。”

  一听这声音,陈建军恍然大悟,昨天他听到的那句怪话,正是这个意思。他也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听到的居然是第二天老师讲解作业的声音,只不过并非每一次都讲解,而且声音也有点变形,若不是这老师一口极有特色的广普话,只怕他现在还没能听出来。

  一想通这个秘密,他不禁欣喜若狂。只是虽然这笔筒是个宝贝,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非得这种已经知道,第二天会讲解的题目,才能提前从笔筒里听到答案,而考试时自然不可能提前得知题目,他也根本听不到有声音。何况笔筒里传来的声音很是低沉轻微,也很模糊,实在听不清楚。

  可就算如此,有这笔筒等于有了个家庭老师,不懂的难题多半可以得到提示,陈建军的成绩一下子好了起来,等上了初中,在班上已是名列前茅。

  这时候陈建军加入了学校的物理兴趣小组,课余正在装配音箱,突然有了个奇想—笔筒里的声音那么低,如果配上共鸣箱,岂不是能将声音放大?他说干就干,将音箱的扬声器拆了下来,将笔筒扣在上面,再凑近了听。果然,声音一下子变大了许多,也清楚了许多。

  只是刚听得几分钟,突然“喀”一声响,却没声音了。他定睛一看,只见那个牛角竟已裂成两半。陈建军心疼不已,弄了白胶来粘上,可不管怎么摆弄,却再也听不到从中传来的声音了。

  见事已至此,陈建军不禁后悔莫及,可也无计可施。好在虽然没了笔筒,他也已经养成了学习的良好习惯,成绩稳步上升,上世纪80年代末,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个国家干部,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时间进入了上世纪的90年代,陈建军已经成家立业。当时电视里有个鉴宝节目,专门鉴定民间收藏的各种宝物。陈建军偶然看到,想起了这个笔筒。虽然裂开后再没能听到从中传来的声音,但他一直收藏得很好。于是报了个名,将笔筒带去了电视台。

  当时鉴宝的专家有三个,看了后,却意见不一,有个说这是宋代制品,另一个却说是唐代文物,还有一个最年轻的罗姓专家却一直不吭声,只是打了几句哈哈,大概看不出来。不管是唐代还是宋代,可惜有了破损,否则能值个几万。

  这时节目也要结束了,陈建军要离开时顺口问道:“请问这个铜座上是三个什么字?”这问题却把那老专家也难倒了。他端详了半天,才说:“看不出是什么字体,有可能只是装饰性花纹。”

  他话音甫落,那个不太说话的罗专家突然道:“是‘谛听角’三字。”

  陈建军没想到这人居然认得,就问道:“先生知道这东西吗?”

  罗专家却说自己也没见过,只不过听自己的父亲说起过。原来这罗专家颇有来头,他的父亲是20世纪初上海富商哈同的养子。大约是1920年,曾为哈同夫妇设计建造爱俪园的乌目山僧突然前来拜访,说要借用哈同府中的一件古玩谛听角。

  这乌目山僧虽是和尚,却心怀大志,是孙中山至友。只是他一个方外之人要借这东西未免有点古怪,哈同问他有何用处,乌目山僧只是笑而不答。

  当时乌目山僧身边带着一个小沙弥,与哈同的管家姬觉弥甚是相熟。姬觉弥偷偷问他乌目山僧要借谛听角有何用,那沙弥说是孙先生要创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以此来筹措资金,因此乌目山僧才有此行。只是古玩跟证券物品交易所相隔太远了,姬觉弥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乌目山僧圆寂后,姬觉弥曾去他挂单的南京栖霞寺收回此物,却听寺僧说这东西被乌目山僧身边的沙弥卷逃带走了。姬觉弥虽然与那沙弥相识,却只知他俗姓陈,本是安徽人,别的就一无所知。

  陈建军听到这儿,已恍然大悟。这谛听角能听到已知物品的消息,最适用的,正是股票。有了这个,就能提前知道第二天的股票价格,怪不得太爷爷能够在上海发一笔横财。

  然而他得到这谛听角时,中国已没有证券这东西,自己只能用它来听老师讲题,实在是隋珠弹雀。

  虽然他后来千方百计想修好谛听角,却一直未能成功,只得徒呼负负,将这谛听角珍藏在家中。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