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

编辑:看故事网   来源:gs.kankanmi.com    点击:       评论

  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母亲,她们有的深明大义,侠胆忠义,有的教子有方,受人敬仰;如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徐庶之母“舍身取义,含恨九泉”。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然而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也许她的名字没有孟母和岳母她们声名显赫,但她却成绩斐然,功德无量。她就是苏洵的妻子,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

  苏轼母亲程氏在18岁时嫁入苏家,当时苏洵年仅19岁,还是一个未知世事的懵懂少年。司马光在为程氏所写《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并说:“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程氏嫁入程家后,两人婚姻生活曾一度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有人建议程氏求助于自己的娘家,但却被有志气的程氏一口拒绝了,她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丈夫靠她家里接济来维持生活的闲言碎语。

  据说,苏洵从小就很不喜欢读书,不知自强和上进。婚后依然没什么改进,照旧到处游荡,不懂得挣钱养家,一度使得从富家嫁过来的程氏抑郁不乐。

  苏洵后来自己也承认“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也许是在婚后妻子程氏的百般苦劝之下,或者是受到了艰难时世的客观逼迫,苏洵忽然在他25岁那年幡然醒悟,决定“治学”发奋读书自强自立。

  先说苏轼的出生年月问题,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把苏东坡的生年定为1036年,而其它资料则记载为1037年或1036年不等,其实这容易理解。

  苏东坡生于中国旧历的十二月十九日,按公历推算应该是1037年的元月8日,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1037年。

  苏轼的出生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轼生,眉山彭老山上的草木尽枯,说苏轼能夺山川之灵气,吸天地之精华,要到1101年苏轼去世后,还精灵于彭老山,草木才重新茂盛起来。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苏轼的出生,也就是普通人家有了一个男孩罢了,没啥特别的。

  苏轼从他呱呱落地到步入学堂之前未见发生什么故事,直到六岁被送到一所道人办的私塾后才算渐显与众不同。

  据说在一百多个学童中,这个姓张的道士老师唯独喜欢苏轼和一个后来据说成了仙的学生。那个学生叫陈太初,后来中科举却不愿做官,坚决出家做了道士,一心去圆神仙梦。再后来终于在一个朋友家的门口实现了梦想,好像是忍了几天不吃饭,才咽气成仙的。为啥大家都承认他白日飞升了呢,原来在抬这陈太初的尸体的时侯,他竟然突然开口了,说别抬,我自己走。从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不是得道成仙还是什么了呢?谁也不好说。

  这件事对刚接受启蒙教育的苏东坡来说,并不是好事。道人老师的心爱弟子当然对老师的职业引起了极大兴趣,以至于从此少年东坡迷上了学道,竟至到了青年时代还不对女人产生兴趣,拒不找媳妇。

  好在苏洵挺有耐心,经无数次做工作才算使儿子明白了女人不是老虎,成仙不如做官,做人传种接代更重要,东坡也因此留在了俗世。据说长辈作主为他取王弗为妻时,她还逃婚到山里去呢。

  东坡少年时代爱好广泛,尤对诗文极有天赋,十岁时便经常口诵不少惊人的诗句;书法才能几乎如同天授,据《名胜志》载:小学阶段的苏东坡,就读于栖云寺,便给所在的连鳌山题了“连鳌山”三个大字。大概宋代的眉山没有现成的学堂,那几处有名的书院又路途遥远,所以苏东坡幼年就读的地方不是道观就是寺院,以至少年东坡不但倾心道家老庄,而且对佛理也颇有兴趣,禅学更见功力。

  东坡的父母大概经历了陈太初事件后,发觉苗头不对,就赶快脱离道观、寺院,干脆让苏轼缀学回家自己当起孩子们的老师了。这个决策应该是对的,苏洵高考科举不乍的,,可对教育孩子还是很成功的。能一包到底教出两名进士,而且事实摘取了高考状元的桂冠,从古至今少有。

  说到东坡的母亲程氏,不愧为优秀的小学教师。东坡八到十岁之间,苏洵进京参加进士试,结果皇天负了有心人。落榜之后的考生没有几个心情愉快的,苏洵也不会例外,懊恼之下便到江淮一带散心旅游,这期间两个孩子的教育重担就全压在了母亲肩上,所以苏轼、苏辙兄弟的小学教育,实际上是靠他们母亲来完成任务的。。

  程氏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除了以背诵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外,还经常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与苏辙为他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成功的事:

  程氏正教孩子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书中记载:后汉时的范滂因反对宦官虐政而遭通缉,范滂为不连累县令以及母亲而主动投案,范母送行则大义凛然:“你今天能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得盛名,又求长寿,岂可兼得?”范滂跪拜而辞老母。

  母亲叹谓儿子:“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这时十岁的东坡竟然提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

  程氏慨然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可见程氏从小就对东坡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实际上苏洵夫妇觉得亲自教学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苏东坡十三岁那年,就把兄弟两人一起送到寿昌书院读书。老师姓刘名巨,字微之,据说这刘老师还是被东坡给羞吓辞职跑掉的。原因是刘巨做了首《鹭鸶诗》,想在学生面前表示一下,原诗是: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这时,不懂事的东坡说了,老师啊,我就把你诗的最后三个字改一改,就是把逐风斜改成落蒹葭,全诗就成了: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刘巨听后既大惊又大喜,当场表扬天才学生:“吾非若师也。”马上 辞了职。宋以后好多诗评家认为东坡的“落蒹葭’比“逐风斜”要形象贴切有意境。

  刘老先生走了,苏氏兄弟又回到了家,还是由爸妈亲自继续在家教育,在家读书的亭院当时名号“南轩”,后来被苏洵改成了“来风轩”,这里便成了东坡的“三味书屋”,苏东坡对此地感情尤深,后来东坡的《梦南轩记》一文中这样记载:“将朝尚早,假寐,梦归纱谷行宅,遍历蔬园中,已而坐于南轩。既觉,惘然思之,南轩,先君名之来风者也。”

  这里说得远了,回头来说苏轼母亲,今天从苏轼和苏辙的诗文以及回忆中,也可以看出程氏早期教育对苏轼、苏辙两兄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苏轼的性喜直言,就与程氏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散文《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其主旨虽是“言政刺过”,但另一个角度看,也与程夫人的影响有着关系,苏轼少年时书房前“竹楩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几年后,“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人鸟共处,环境优美怡人。这种鸟语花香的氛围,皆因苏轼的母亲程氏“恶杀生”,所以“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所以苏轼的书房前才有这般景致。

  而苏辙,在记述他的母亲时也说:“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苏轼、苏辙在母亲的教育下,兄弟俩小小年纪就博通经史,“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然而,当他们兄弟俩高中进士时,母亲程氏却于同年四月初八孤独地在家中离世。当时苏轼兄弟俩因刚中进士不在身边,苏洵也在京师,虽说苏轼兄弟回眉山丁母忧,可也留下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